神機下凡,威震寰宇。
20年前的今天(2月13日),太空機甲游戲《Zone of the Enders: The 2nd Runner》(以下稱為“《ZOE2》”)在PS2上發售。本作由Konami發行,小島秀夫團隊開發,GONZO負責2D動畫,金子一馬客串設計,組成了空前絕后的全明星陣容。作為第一款將PS2性能發揮到極限的游戲,《ZOE2》排山倒海的戰斗場面堪比PS3作品,這款史詩般的游戲被玩家銘記至今。
需要注意的是,“Metal Gear Solid”在國內的官方譯名為“潛龍諜影”,而“Zone of the Enders”盡管習慣上被稱為“終極地帶”,其實在國內并沒有官方譯名,“Enders”一詞指的是“在太空盡頭居住的人們”,“Zone of the Enders”的真正含義為“邊疆地帶”或“極限地帶”。因為譯名在國內沒有統一,故本文對標題不做翻譯,僅取“ZOE”這一縮寫。
游戲界習慣性地將小島秀夫所在的團隊稱為“小島組”,從1996年到2004年,小島組隸屬KCEJ(Konami電腦娛樂日本分部),辦公地點位于東京惠比壽町。Konami在這一階段采用分拆上市結構,KCEJ作為一家子公司需要保障每年都有多款游戲上市。因此,除了開發周期最長的“潛龍諜影”系列之外,KCEJ還需要更多游戲填補空缺,其中包括音樂游戲“Beatmania”系列的主機版,以及互動電影形式的戀愛游戲系列“心跳回憶劇場版”。
小島秀夫對于太空和機甲充滿了興趣,他沒有時間看完“高達”系列的每一部動畫,但依然算得上第一批“高達”觀眾。早在1979年初代《高達》在電視上播出時,小島就對這部動畫贊不絕口。時間流逝,進入20世紀90年代初,小島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互動電影游戲《宇宙騎警》的開發工作上?!案哌_”系列著名設計師加藤一為《宇宙騎警》構建了完整的世界觀,這款游戲在細節方面不輸給任何一部科幻動畫。然而,《宇宙騎警》的主角是一名偵探,加藤一設計的機甲EMPS僅作為敵人登場,這并非一款機甲游戲。
資深動畫人西村誠芳曾在1996年負責《高達X》的人設,他在1997年進入小島組,參與了初代《潛龍諜影》的人物動作和插圖工作。這名老將為小島組開發自己的機甲游戲提供了基礎。
當時KCEJ在惠比壽的開發人員約80名,小島秀夫的“潛龍諜影”團隊有30人,岡村憲明的“Beatmania”和“心跳回憶劇場版”團隊有50人。岡村之前曾是《宇宙騎警》的主程序員,深得小島信任。在小島開發“潛龍諜影”時,岡村將《宇宙騎警》的引擎略加改進,用于“心跳回憶劇場版”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虹色青春》和第二部《彩之戀曲》由岡村親自導演,。第三部《啟程之詩》則將導演職位交給了其他人,岡村僅參與了少量程序和演出工作。
對“心跳回憶劇場版”略感疲憊的岡村憲明想開發一款原創游戲,小島秀夫批準了這一要求,西村誠芳負責人設工作。岡村在1998年構思的企劃書名為《九曜大戰》,是一款RPG。游戲以奇幻風格的古代日本為舞臺,男女主角分別是僧侶和巫女。岡村寫完了劇本草稿,但一款游戲不能只有劇情,沒有RPG開發經驗的岡村無法為《九曜大戰》構思系統,企劃書因此被擱置,不過男女主角的相貌在這一階段已經固定。
此后,岡村將本作變為太空機甲游戲,代號也從《九曜大戰》變為《亞特蘭蒂斯》。男主角雷奧是一名駕駛員,女主角塞拉是地球上一個小國的公主,反派維奧拉則是太空海盜的頭目。維奧拉綁架了公主,雷奧為了救出塞拉與海盜展開了激戰,機甲上的人工智能艾達在戰斗中為雷奧提供了幫助。
《亞特蘭蒂斯》已經具備了《ZOE》的雛形,確立了角色的名字和敵我關系。不過,此時的人物性格依然和《ZOE》相去甚遠:雷奧勇敢,塞拉暴躁,維奧拉則是個滑稽的丑角。只有聰明且單純的艾達沒有變化,被完整保留到《ZOE》中。
《亞特蘭蒂斯》的劇情風格類似《時間飛船》(Time Bokan)和《宇宙先鋒》(Crusher Joe)等古早動畫,充滿喜劇氛圍,和嚴肅的《ZOE》大相徑庭。此外,游戲的機甲設定流于庸俗,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特色。小島秀夫遂派出KCEJ的最強美術新川洋司救場。
新川翻出了學生時代的幾張草稿,其中包括一臺狼頭機體和一臺鳥頭機體。狼頭名為Anubis,取自埃及的引導亡靈之神。就是在這一刻,《亞特蘭蒂斯》變為了《ZOE》。學生時代的新川不了解埃及神話,他只是覺得狼頭人身的形象很帥氣而已,這張圖卻給了岡村更多靈感。
鳥頭機體在草稿中名為Fortune(“幸運”或“財富”),是Anubis的宿敵。岡村認為埃及神話中的智慧之神Thoth也是鳥頭人身,便將Thoth的別名Jehuty交給了鳥頭機體。按照這一構思,新川按照神話體系逐漸將機體向朱鹮的形象靠攏。
在埃及神話中,亡靈在進入冥界前需要經過天秤的審判,Anubis將亡靈的心臟和代表真相的羽毛放在天秤的兩端,Thoth負責記錄結果。如果亡靈是善人,心臟的重量會輕過羽毛,死者可以進入冥界。惡人的心臟比羽毛重,其靈魂將被魔獸Aumaan那鱷魚般的巨口吞噬。
岡村根據這一神話構思了《ZOE》的世界觀。Jehuty與Anubis是同時建造、性能相等的雙子機,這兩臺機體也是啟動太空要塞Aumaan的鑰匙,要塞的強大威力可以改變整個太陽系的命運,對全人類進行審判?!禯OE》還參考了一部分希伯來神話。Metatron在希伯來語中意為“神的仆人”,用于指代強大的天使?!禯OE》中的Metatron則是來自太空的黑科技礦物,被用于基礎材料、能源、空間壓縮和量子計算機,大幅加快了人類開發太空的效率。Metatron甚至可以和人體產生反應,最終改變一個人的思維,這種神秘的礦物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和意志。使用Metatron打造的機甲如同天神般強大,其駕駛員則被稱為“神的使者”(Runner)。
新川洋司認為大部分日本機甲被關節和螺絲所限制,動作僵硬,變為游戲后,玩家操作起來也不夠靈活。新川的機甲往往帶有仿生學要素,行動更加靈活,比如初代《潛龍諜影》中的Rex,其造型和動作都如同一頭霸王龍。PS主機性能有限,Rex依然是一坨方方正正的鐵疙瘩。進入PS2時代,拜機能進化所賜,《潛龍諜影2》和《ZOE》中的機體造型更加圓潤,肢體結合部位類似龍蝦或螃蟹等海洋生物。
新川并不喜歡機甲像鴨子一樣拖著巨大的腳掌在地面上發出“啪唧啪唧”的聲音,這樣的場面太滑稽了?!稘擙堈櫽啊分械腞ex作為陸戰機體被迫采用了大腳掌的設計,《潛龍諜影2》的Ray為了減少潛水阻力去掉了腳掌?!禯OE》的大部分機體通過反重力科技漂浮在空中,完全沒有行走的必要,雙腿直接退化成了一對圓錐體,僅作為改變姿態的推進器而存在,機體著陸時也不會在地面上留下腳印,只有兩條細細的劃痕。
Jehuty的機身刻滿了凹槽,Metatron閃爍的綠色能量在凹槽中不斷循環,如同呼吸燈一般,似乎Jehuty不再是一架冰冷的機體,而是一個持續呼吸的活物。在重傷狀態下,綠色能量會變為紅色,提醒玩家注意剩余耐久。Jehuty在移動時,機身明亮的閃光在屏幕上留下一道道殘影,令人印象深刻。
能力方面,Jehuty可以使用激光和導彈等傳統武器,也可以像《龍珠》中的賽亞人那樣空手搓出一團元氣彈。曾參與過《超時空要塞》的元老級設計師宮武一貴認為,按照日本動畫的慣用分類,《高達》等“真實系”動畫通過炮管、導彈艙等現實中的設計來喚起觀眾的真實感,《魔神Z》等“超級系”動畫則無需考慮現實設計?!禯OE》的機體結構適合太空環境,從這一點來講,其設計算是“真實系”,然而充滿神話風格的整體外觀又給人一種“超級系”的感覺,可謂獨具匠心。
盡管《ZOE》的機體和世界觀獨具特色,但這些都是體現在背景設定中的元素,作為一款PS2游戲,《ZOE》的內容十分匱乏。玩家第一次通關只需要三四個小時,任務以護航、救援和拆彈為主,能夠甩開包袱痛快戰斗的部分很少。
劇情方面,大部分人物缺乏個性,主角雷奧是一名討厭戰斗的懦弱少年,在偶然中登上了Jehuty,憑借機體的性能優勢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這樣的故事在日本動畫中已經上演過太多次。真正讓玩家眼前一亮的角色只有反派維奧拉和人工智能艾達。
維奧拉在漫長的戰爭中失去了一切,內心只剩下無盡的空虛,直到她化為宇宙的塵埃,才找回了久違的安寧。艾達是Jehuty搭載的人工智能,在戰斗中不斷給玩家通過語音提供情報。作為一臺量子計算機,艾達擁有閃電般的反應速度和思考能力,其個性卻如同孩子一般單純,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感。
艾達這樣的人工智能在科幻動畫里并不少見,但游戲作為互動媒體獨具特色,能夠在戰斗中即時提供大量語音情報的系統并不簡單,在當年只有《皇牌空戰4》和《光環》等屈指可數的大作實現了這一點。
岡村憲明表示,與艾達交互的靈感最初源于開發“心跳回憶劇場版”的經驗,然而他不想把艾達塑造成一個有形的角色,于是艾達就成了一個只有語音的電腦程序。在日本動畫中,為主角提供語音情報的通信兵往往是女性,這樣的安排已經流于庸俗,無形的艾達擺脫了俗套。
至于最終Boss——Anubis,在《ZOE》中則是玩家無法擊敗的強敵。Anubis可以利用空間壓縮進行瞬移,Jehuty需要安裝完整的驅動程序才能解鎖這一能力,沒有驅動的Jehuty只能落荒而逃,游戲就在這樣倉促的狀態下迎來了結局,等待續作的補完。
PS2版《ZOE》于2001年3月發售,日本銷量為12萬,全球銷量80萬,作為一款機甲游戲,歐美銷量遠超日本似乎是不可能的情況,就算是“高達”系列游戲在歐美也從未大賣過。實際上,大部分玩家購買《ZOE》只是為了附贈的《潛龍諜影2》試玩版,這才是游戲在歐美大賣的真相。最終《潛龍諜影2》在日本和歐美的銷量比例與《ZOE》類似,歐美遠遠高過日本。
即使不談匱乏的流程和劇情,《ZOE》在畫面上也沒有令玩家滿意。作為一款追求華麗的機甲游戲,本作的特效不足,圖像偏暗?!禯OE》的美術組長的西村誠芳并不熟悉3D光照環境,KCEJ也沒有給《ZOE》開發一個量身定做的引擎,而是直接使用《潛龍諜影2》的引擎。這樣的決策,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是方便《潛龍諜影2》的開發。小島秀夫表示,《ZOE》實驗了很多創意,給《潛龍諜影2》節省了時間,比如《ZOE》中機體在地面的劃痕,《潛龍諜影2》的旱冰鞋使用了相同的特效代碼。
就整體而言,《ZOE》的開發團隊只能算KCEJ的二隊,《潛龍諜影2》才是一隊。新川洋司等幾位老將橫跨兩個項目,但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潛龍諜影2》而非《ZOE》上。作為《ZOE》制作人的小島秀夫,主要工作是給游戲剪輯預告片,對于實際開發參與很少。經驗匱乏的二隊拿出這樣的成績,實屬預料之內,導演岡村憲明認為自己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他準備開發續作,卻迎來了一場晴天霹靂。
岡村憲明為《ZOE2》構思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雷奧駕駛Jehuty攻入Aumaan要塞,與Anubis決戰,兩臺機體的戰斗引發了要塞內部的能量反應,太陽系的所有Metatron科技產物都在一瞬間停機了,人類失去了這種新技術。兩臺機體就此變成了廢鐵,雷奧通過光盤備份了艾達的記錄數據,但失去了量子計算機,艾達就永遠陷入關機狀態,這張光盤成了雷奧無法讀取的數據。
《ZOE》發售后,團隊休了一次簡短的假期,之后他們作為援軍參與了《潛龍諜影2》的開發,這一切都和岡村憲明無關。KCEJ的社長吉岡基行表示,《ZOE》的多名開發人員認為岡村憲明對下屬態度不佳且過于嚴厲,他們要求《ZOE2》更換導演,社長同意了這一要求。
小島作為KCEJ的副社長,與岡村的私交很好,他想把岡村繼續留在身邊。然而,吉岡社長認為開發動畫改編游戲的KCEJ新宿分部急需一名制作人,他要求岡村從惠比壽轉到新宿工作。副社長無法改變社長的命令,岡村只能收拾行李走人。
從大學畢業后,岡村一直在小島手下工作,他從未想過有一天會離開小島,這次安排對他如同五雷轟頂。2003年7月,KCEJ的惠比壽和新宿部門在六本木區合并,岡村再次回到了小島身邊,此時其他人導演的《ZOE2》已經發售,錯失續作成為岡村心中永遠的遺憾。
讓我們把時間再次撥回2001年,有了《ZOE》團隊作為援軍,《潛龍諜影2》得以在2001年末按照計劃時間發售。上田文人表示,《潛龍諜影2》是他在系列中最喜歡的作品,當時他剛剛開發完《ICO》,看到《潛龍諜影2》中巨大的機甲Ray,那種驚人的體積感讓他深受震撼,給他接下來制作《旺達與巨像》提供了靈感。
《潛龍諜影2》本篇發售后,小島組稍作休整,然后啟動了瘋狂的多開計劃,其中包括掌機小品游戲《我們的太陽》、資料片《潛龍諜影2:實體》、正統續作《潛龍諜影3》和《ZOE2》。小島給這4款游戲分出了輕重緩急:《我們的太陽》和《潛龍諜影2:實體》屬于小規模項目;《潛龍諜影3》規模雖大,但在2002年還處于早期實驗階段,并不會占用太多人手;小島組在2002年的絕對重心是《ZOE2》。這一次,小島將實力最強的一隊交給了《ZOE2》,他希望彌補前作的全部遺憾。
關于《ZOE2》的導演,團隊最初推舉的人是新川洋司。當時《王國之心》即將發售,野村哲也從美術變為導演的經歷啟發了團隊。然而新川本人拒絕了這一安排,他并不是一個擅長管理團隊的人,光是美術組長的本職工作就已經夠忙了。最終,村田周陽成為了《ZOE2》的導演。
村田早年是個電影愛好者,曾在學生時代拍攝過短片,也寫過劇本,因為日本電影行業不夠發達,他選擇進入游戲界。這個年輕人的心路歷程與小島如出一轍,正因如此,小島將他視為自己的接班人。
1995年,村田周洋加入了Konami,最初負責“心跳回憶”系列的CD廣播劇本。他認為小島組是一支“百里挑一的超精銳部隊”,最初他并沒有加入小島組的奢望。沒想到小島卻在1999年邀請他入職,為《潛龍諜影2》撰寫前傳小說《影子摩西的夜幕》。之后岡村在《ZOE》的開發末期忙得不可開交,村田作為救火隊員給《ZOE》的劇本和過場動畫進行了收尾整合。有了這份經歷,小島相信村田可以成為《ZOE2》的導演。
在村田看來,前作的問題在于劇情和關卡的割裂,兩個部分單獨開發,最后沒有得到有效整合,續作的玩法和劇情結合會更加緊密?!禯OE2》還要減少救援和搜索等復雜任務的數量,讓玩家充分體驗戰斗的爽快感。
作為最終Boss的Anubis在本作中出盡了風頭,因此本作的日版標題為《Anubis: Zone of the Enders》。美版標題為《Zone of the Enders: The 2nd Runner》,代表“第二位使者”。村田認為,雷奧作為一名少年,無法完成擊敗Anubis的重任,因此Jehuty在續作中的駕駛員變為了新角色丁格(Dingo,意為“澳洲野狗”)。
作為火星軍團的最強駕駛員,丁格的實力天下無雙,卻被戰爭傷透了心,隱居在偏僻的木衛四,在冰天雪地中消磨時光。殺入木衛四的火星軍團瞬間喚醒了丁格的戰斗意識,放浪形骸的他突然變成了一頭猛攻敵人的狂犬。丁格不是一條在地面上悄悄匍匐的蛇,而是一頭暴躁的野獸。
村田對很多機甲游戲的設計提出了質疑:在機體被摧毀后,這些游戲會直接顯示Game Over畫面。實際上,主角可以脫離機體,故事不一定會在這里結束。為了讓劇情設定與實際游戲結合,村田讓主角陷入了重傷狀態,人造心臟位于Jehuty駕駛艙的內部,丁格必須與Jehuty相連才能正常呼吸,就算出于生存的本能,他也必須戰斗到底。
小島最初打算將《潛龍諜影3》和《ZOE2》變為PS3游戲,然而索尼放出的PS3資料很有限,他意識到下一代主機的上市為時尚早,團隊依然要給PS2開發游戲,但他并沒有降低對作品的要求。即使前作和續作在同一臺主機上,也可以憑借優化程序獲得更多性能,達到飛躍式的提升。
在小島的眼中,PS2還有很多潛力可挖。他心中的公式并非“1+1=2”,而是“3-1=2”。換句話說,PS2并非PS的強化版,而是PS3的弱化版。在多邊形、幀數、分辨率和特效等方面做出取舍后,PS2可以實現不輸給PS3的場景規模,一切都取決于開發者如何抉擇。
《潛龍諜影3》將場景從工廠變為叢林,《ZOE2》沒有改變漂浮式作戰的環境,卻對特效進行了質的提升,給人以恍若隔世之感。以基礎攻擊為例,初代《ZOE》中的普通激光只有10連發,《ZOE2》則猛增至40連發,洶涌澎湃的火力讓玩家血脈僨張。
《ZOE2》最初采用了全體勾邊式的傳統卡通渲染,得到的效果很廉價。村田周陽想要的不是類似廉價TV動畫的效果,他希望游戲的質量達到劇場版動畫水準。為此他放棄了黑色勾邊,僅在煙霧和雪崩等部分特效上采用不勾邊的卡通渲染,畫面主體采用常規渲染,但貼圖以純色為主,這樣的圖像依然很接近動畫片,卻沒有廉價的感覺。
新川洋司在初代《ZOE》中僅負責機體設定工作,他在《ZOE2》中擔任美術組長,管理各種3D特效也是他的工作。新川強化了炫光和速度線效果,提升了戰斗的速度感和打擊感。在各類特效的轟炸之下,《ZOE2》一臺機體消耗的渲染資源是同類游戲的4倍,即使如此,本作依然實現了各類大場面。
PS2狹小的4MB顯存是開發人員的最大阻礙,為了節省空間,PS2游戲往往使用256色貼圖,《ZOE2》則使用16色貼圖,將4MB空間發揮到了極致。本作的貼圖色彩單調,但充足的特效彌補了這一缺點。
貼圖色彩最小化,為《ZOE2》換來了戰斗規模的最大化:高空艦隊戰、Zakat機動炮臺戰、荒野亂戰……一場又一場排山倒海的戰斗讓玩家瞠目結舌??梢哉f,《ZOE2》是第一款將PS2發揮到極致的游戲,相較幾年后發售的《旺達與巨像》或《戰神2》依然絲毫不落下風。村田周洋曾在《ZOE2》的企劃書上寫下了“撼天動地”的目標,小島組的美術和程序最終實現了這一目標。
村田不僅關心畫面,在可玩性方面,《ZOE2》也有了質的提升,機體的移動速度大幅加快,各類動作都更加靈活。前作的Jehuty在抓住敵人后只能再次扔出去,本作則可以將敵人變為盾牌或近戰武器。場景中的鐵棍和鐵板也可以作為武器使用,硬碰硬的物理攻擊十分爽快。復雜的場景變成了一把雙刃劍,玩家可以用各種手段將敵人狠狠拍在墻壁上,反之亦然。
小島認為《ZOE2》的開發團隊與《潛龍諜影2》基本相同,最大的區別在于導演不同,這就像是同樣的食材和廚具,遇到了不同的菜譜和廚師,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結果。在驗收時,小島印象最深的部分是荒野亂戰,雷達中密密麻麻上百個敵我目標打成一團,場面十分混亂,小島的思維瞬間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潛龍諜影2》可沒有如此雜亂的場面。
村田的很多開發理念和小島相反,然而小島僅僅是《ZOE2》的制作人,負責實際開發的導演是村田,制作人需要尊重導演的選擇。小島認為,兩種開發理念也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玩家,一個對《潛龍諜影2》不感興趣的玩家可能會喜歡上《ZOE2》,反之亦然,游戲界需要多樣化的選擇。
小島秀夫并沒有和村田周陽發生爭執,負責人物設計的政尾翼和負責動畫的西村誠芳卻吵得不可開交。政尾翼是一名1997年才加入Konami的新人,之前主要負責“Beatmania”系列的美術工作,之后他把幾張涂鴉交給小島過目,小島喜歡這種略帶復古味道的畫風。作為“Beatmania”系列的美術,政尾接手的都是短平快的工作,《ZOE2》是第一款能夠讓他靜下心來花大量時間慢慢構思的游戲。
政尾翼主要設計角色的服裝和造型,西村誠芳則將這些造型導演為動畫,這種區別引發了二者的爭執。政尾傾向于華麗而復雜的設計,西村則希望動畫中的服裝盡量簡單。村田作為導演并沒有干涉這些爭吵,而是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最終二人都做出了一些妥協,實際效果是兩種風格的融合體。
游戲開發需要這種現場的化學反應,小島秀夫也曾提到,新川洋司不會完全按照他的要求畫設定圖,而是加入屬于自己的想法,最后的結果是小島和新川兩個人的融合體,這就是村田想要的效果。
前作的人物在變為3D后完全失去了人設的神髓,因此《ZOE2》從一開始就決定使用2D動畫表現人物。這一部分動畫的外包方是GONZO,之前GONZO在《青之6號》《戰斗妖精雪風》等作品中已經試驗過2D和3D融合的技術,對于《ZOE2》可謂輕車熟路。吉田徹、小倉宏昌等動畫名家的參與讓本作的陣容變得更加豪華。
小島秀夫甚至找到了酒友金子一馬,邀請他為《ZOE2》設計一名角色和其配套機體。金子多年來忙于RPG“女神轉生”系列的開發,初代《ZOE》發售后,金子感到了一絲懊惱,他在心中早就構思過這種融合了神話元素的機甲,卻得不到發揮的空間,被新川捷足先登。當小島邀請金子參與《ZOE2》的設計時,后者毫不猶豫抓住了這次機會。
在金子一馬拜訪KCEJ的時候,《ZOE2》還處于開發初期,團隊先給他看了幾張新川的設定圖,讓他了解大體的世界觀。金子希望設計一個獨特的Boss機體,然而團隊早就為他設計好了Boss的模式:一個在黑暗中通過短刀和導彈戰斗,如同忍者般的機體。盡管如此,團隊沒有對機體外觀做任何指示,金子依然有發揮的余地。
金子一馬很懷念《鐵人28號》《魔神Z》等古早超級系動畫中那些獨特的反派機體,21世紀的動畫缺乏這種個性,反派機體淪為流水線上的量產貨。因此,金子一馬認為自己必須拿出一套與新川洋司或政尾翼不同的設計,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個性,否則小島秀夫也沒必要特意邀請一個外人。
人們通常認為機甲是工業產品,需要厚重的鋼板才有防護力,但并非所有現實中的戰車都身披重甲,而且除了金屬還有其他材料能夠提高防護?!禯OE2》中的機體具備瘋狂的靈活度,金子認為,比起金屬,凝膠才是真正適合此類機體的材料,靠彈性而非硬度保障防護性。
以這一思路為基礎,金子設計出機體Inert(英文含義為“惰性”)和駕駛員羅伊德。這對組合帶有濃郁的古早超級系動畫風味:一個腦袋穿刺的怪博士配上完全手工打造的奇葩機體。在游戲中,Inert釋放的黑色凝膠會籠罩整個戰場,Jehuty被迫在一片漆黑中作戰,玩家只能通過艾達的語音提示進行回避、索敵和反擊,這種獨特的戰斗讓金子非常滿意。
雖然在“女神轉生”系列中,金子已經設計過很多機械,但限于游戲類型,這些機械在RPG中并沒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機甲才是《ZOE2》的靈魂,這次客串終于讓金子彌補了遺憾。
新川認為,游戲雖然也有主角和配角之分,然而每個角色都有單獨作為產品推出周邊的價值,因此他從不會在設計配角時偷工減料?!禯OE2》的每一架機體——包括量產雜兵在內——都令人過目不忘,這才是游戲理應達到的目標。
《ZOE2》在官網上打出“制作陣容空前絕后”的旗號,或許這一說法最初只是宣傳策略,卻在20年后看來成為了現實。由于種種原因,縱使《ZOE2》歷經多次再版,卻一直未能大賣,續作計劃也多次擱淺。20年過去了,沒有一款太空機甲游戲具備如此豪華的全明星陣容,史詩般的《ZOE2》被玩家銘記至今……
(未完待續)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