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選出了這些文章,它們以游戲的角度折射出了2022年的一些側面。同時,我們希望這些記錄,以及“記錄”這件事本身能夠在未來展現出應有的價值,也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喜歡。
無論針對游戲還是生活而言,2022也許都不是一個特別快樂的年份。很多東西停了下來,其中一些再也沒有重新出發的機會。我和我的同事們需要在紛繁復雜的人、事、物中做出選擇,記錄下那些我們認為值得記錄的故事。
年終盤點也是一件紛繁復雜的事。2022年有很多篇我喜歡的文章,要從中選出10篇真的很不容易。不過在你們看到這篇盤點的時候,顯然,我們已經做出了選擇。這些文章并不一定轉發最多或者閱讀量最大,但都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們想要堅持的東西——它們以游戲的角度折射出了2022年的一些側面。我們希望這些記錄,以及“記錄”這件事本身,能夠在未來展現出應有的價值。
今年我們也會繼續這樣做。所以,也請期待2023年吧。
2022年1月,一款名為《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的游戲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短暫的爭議。在觸樂編輯部里,我們曾對這款游戲有過一些討論——毫無疑問,它在當時算是一個熱點事件,但從名字、內容,乃至一眼即可望穿的制作態度來看,這毫無疑問是一款“正眼看它,你就輸了”的游戲。
最終,我們還是去玩了《元宇宙普信男生存指南》,而它并沒有跳出我們的猜測:玩法機制全盤“照搬”《王權》,內容簡陋而粗制濫造。游戲對它表面上涉及到的嚴肅問題避而不談,以標簽化的形式拒絕思考,以“樂子人”的態度消解意義。它甚至無法讓標題中的“普信男”群體從中獲得快樂——那些喜歡它的人,那些覺得它為自己呼喊的人,那些覺得它和自己是一隊的人,那些購買它的人,實際上卻是受傷害最大的人。
這不算是一篇嚴格的“游戲評論”,因為游戲本身的內容確實沒有什么可評的。它更像是傳統的“文藝作品評論”,我喜歡這篇文章清晰明確,同時又舉重若輕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媒體應該清晰直接地表達我們的觀點。對于這款游戲,我們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只要是認真的表達,就應該得到尊重——前提是“認真”,而不是以此為噱頭。
隨著女性意識的提升,游戲中與“女性”關聯的話題也越來越豐富:女性形象在不同游戲中的體現,女性角色在游戲中的處境,角色性別對于玩家的意義,性別凝視可能造成的結果,女性從業者在游戲業界的工作狀態……這些都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內容。
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觸樂編輯部里的3位女性編輯再一次聊起了“游戲”與“女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是相當發散的,幾乎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而把聊天記錄整理成文章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我們整理思路的一個過程:從游戲中的女性形象、女性玩家對于游戲中性別情節的看法,到現實中的性別凝視、玩家群體的建構,性別議題當然是很復雜的,但我們希望展示出一種發自內心、開誠布公的態度,這會更有助于討論各方了解彼此真正的想法。
2022年4月11日,時隔8個月后,國家新聞出版署再次公布了游戲審批信息,當月有45個游戲拿到了版號。
在游戲從業者的朋友圈里,這45個獲批版號的游戲無疑成了幸運兒,它們的存在給了許多仍在等待的人們信心。但在差不多同一時刻,另一些消息也開始流傳:一些獲批版號的游戲,開發團隊在經歷滿懷希望的等待、滿懷疑惑的等待和心如止水的等待之后,出于種種原因,倒在了游戲過審之前。
我們的受訪者X所在的團隊就倒下了。在他們負責的游戲過審前四五個月,整個部門被砍,超過9成的員工被打發走。X說,他的負面情緒不是因為憤怒,而是不甘心,項目組推進得很好,甚至準確預測到了行業重啟的時間,但結局仍是解散和裁員。
“部門沒了,但游戲過審了。這說明負責版號審核和提交資料的同學能在大裁員的情況下,還在盡心盡力地對接這件事。我感到觸動,可同時又想,如果消息早一點下來,我們是不是就不會解散了?我有一個同事在新聞的評論區里留言,他說:‘孩子死了,奶來了?!娴木褪悄菢??!?/p>
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快樂故事:同為游戲玩家的“飯店仔”和“小陳”走到了一起,5月,上海,他們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里舉辦了一場特殊而幸福的婚禮。
假如沒有“靜默”,飯店仔和小陳本可以前往三亞,在朋友們的祝福中舉行線下婚禮。當他們決定在“動森”里結婚后,朋友們也積極地提供了幫助:送家具,幫忙裝修,當伴娘,安排流程……就像在現實中一樣。唯一的區別是,當現實失去了一部分承載事物的能力,人們就需要靠游戲來承載更多,包括喜怒哀樂、對陪伴的需求,以及,舉辦人生大事的場合。
我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最多的是溫暖。作者祝思齊老師用相當克制而溫柔的筆調,把一個溫暖的故事傳遞給了更多人,其中不免也會有許多無奈,但那些無奈也被隱藏在了甜蜜與快樂之下。
自2017年的《戀與制作人》以來,國產乙女游戲以一種頗為強勢的形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那之后,隨著乙女游戲數量增加與規模擴大,乙女游戲玩家在社交平臺上也多次以“奇觀”的方式接受著人們的審視。
我們嘗試著從較為嚴肅、專業的角度去討論國產乙女游戲中的一些現象。為此,我們找到了國產乙女手游制作人、社會學學者與傳播學學者,他們從自身經歷與知識體系出發,提出了幾個與國產乙女游戲內容、運營方式、玩家群體、社會關系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還需要很長時間去解決,但一次認真的探討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我們當然希望涉及一些相對嚴肅和有爭議性的話題,當然這不太容易,也容易遭致風波或被懷疑動機,但我們還是覺得我們應該以后多做些類似的選題。
5年前,尋找葬愛家族時,我們曾經與自稱“殺馬特”創始人的羅福興聊過他的往事。5年后,羅福興現在看起來不太一樣了。因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被更多人認識后,他開始搞藝術、演話劇、做直播,像一個文藝青年。他試圖尋找新的生活方式,但一種莫名的迷茫纏繞著他。
我喜歡這篇文章體現出的流暢感,讀起來一氣呵成,絲毫不覺滯澀。這既源自作者楊宗碩老師投入的心力,同時也源自他與羅福興近距離面對面的真實。
關于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小插曲:直到發表之前,我們還在討論它的標題。楊宗碩老師喜歡“羅福興,標題待定”,我覺得可以用“羅福興,扮演殺馬特”,祝佳音老師則偏向相對平實的“羅福興,走出殺馬特”——最終,文章標題是《羅福興,走出殺馬特》,但我們至今仍然各自保留著意見。
2022年7月,經歷了3個月的網絡罵戰之后,18歲少女雷穎琛選擇在中國香港天水圍天逸邨自家住宅樓頂進行最后的直播。在畫面中,鏡頭與她一同從高空墜落。雷穎琛自稱“依奈”,追尋她生前留下的記錄,“隔空喊話bot”,或者說,被使用者稱為“廁”的圈子第一次暴露在公眾視野中。
如今,我們會把“隔空喊話bot”里人身攻擊的部分歸結為一種網絡暴力,而這種網絡暴力又因為匿名而增加了一重新的含義:隔空喊話bot為那些在現實與網絡中缺乏話語權的人提供“抱團取暖”的空間,同時合理化他們的攻擊行為與惡意。在這套邏輯里,每個人的行為都微不足道且理所應當,而當這些行為造成了可怕的結果時,人們甚至無法將責任歸結到某一個具體的人身上。
作者劉翁婳老師找到了一名自承“廁妹”的受訪者,并且真誠地與她聊了聊——當時要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而我們也希望讀者能從她們的對話中獲取到一些情緒輸出以外的東西:網絡討論環境的極端化讓人們越來越熱衷于黨同伐異,矛盾愈演愈烈,沒有人想要停下,也很難停下。
又是一個與版號相關的故事。這一次,主角是一名獨立開發者。
2019年,張宇把他個人開發的一款二次元RPG手游提交代辦版號,2022年7月,他的游戲版號批下來了??吹桨嫣柮麊螘r,他想發個紅包慶祝,卻發現微信錢包里只有20塊,銀行卡里也沒有錢。更重要的是,喜獲版號并不是這個故事的結局,由于與發行產生糾紛,游戲遲遲無法上線,開發者也背上了巨額債務。最終,張宇將凝聚了數年心血的游戲著作權整體轉讓了出去。
假如以純粹的旁觀者視角審視,這位獨立開發者在游戲制作、發行、版號送審過程中踩了許多“坑”,經受了重重考驗,而它們在某種意義上都能被避免。但假如換個角度看,一個獨立開發者在制作自己的游戲時,也許本不用經受這么多考驗。
“爆破網課”指的是集體進入某個網課教室,以極端方式擾亂教學秩序的行為。做出這種行為的人往往自稱“爆破手”,他們成群結隊地活動,與上網課的學生里應外合,肆無忌憚地破壞網絡課堂。他們經常打著一位《王者榮耀》職業電競選手的旗號,但對于這位選手本人公開發出的勸阻聲明,他們又毫不在意——對于爆破手們而言,電競選手只是一個借以發揮的亞文化符號。
景浩宇老師潛入了這些爆破手們所在的群,和一些人聊了聊他們的生活和想法。許多爆破手知道自己的行為并不妥當,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但出于逆反心理、“找樂子”或是更復雜的原因,他們仍然不停沖入網課教室,以想象性的方式尋找自己的力量。
這篇文章發表半個多月后,河南一位歷史老師在遭遇“爆破”后突發心梗離世。不少媒體報道了此事,社交平臺上也開始了對爆破手們的口誅筆伐。這或許反映出了防微杜漸的重要性——不僅是警惕“爆破網課”的行為,也是對學校、老師、學生、軟件開發者乃至每一個使用網絡工具的人的考驗。
牛牛是一位在閑魚上經營3D打印零件生意的賣家,同時也是一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患者。2022年5月,牛牛去世了,他的媽媽決定接過他的小小生意。在繼續經營的過程中,她不僅學會了3D打印,還讓她更完整地了解了兒子,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喜歡的影視、音樂,以及游戲。
袁偉騰老師的文章總能讓我讀出真誠。這種真誠在于他能夠發自內心地與其他人共情,注意到一些瑣碎而真實的細節。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而孩子對母親的理解、回應也讓這種愛有了更美好的底色。我尤其喜歡牛牛對母親說“不要為了遷就我,放棄你的愛好”,母親又從3D打印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捐贈助學的細節。它們和游戲的關聯也許沒有那么緊密——實際上,要原本不了解游戲的母親真正拿起鍵盤、鼠標去體驗《賽博朋克2077》并不容易,但這種發自內心的美好感情仍然可以鼓勵我們每一個人。
再次感謝讀者朋友們的關注與支持,我們希望在2023年還能夠繼續陪伴你們。
新年快樂。